碎碎念:
原本想一個月貼一篇就好,but,在打完第三劑疫苗昏睡一天且身體狀況暫不能出門釣魚看海的情況下(註:雲林、嘉義、台南海邊真的很適合釣魚,我常一個人去,睡車上可以釣兩天,在這!我也感謝沒事會來找我聊天的海巡弟兄),疫苗副作用讓我只能乖乖在家,就這樣在半夜醒來後我還是開了電腦,把原本的文章修改修改,在這邊還是告訴大家,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但是在這經驗中,如果有寫到的相關事件或作為,有些寫法是我故意的伏筆,希望這麼寫可以讓您去動動腦思考思考。
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成功很難複製,但是經驗可以作為參考,把別人的經驗當作自己的,有時則可以避免失敗,而我也相信大家都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就繼續寫著我的故事吧。
接著,繼續上一篇往下的內容:
老闆見我在工作上的表現也不錯,於是拿了一本書給我,跟我說:「接下來四天連續假日」,你可以在家裡看完這五百頁的書,放假回公司後,上台報告三個小時。
如果這舉動在現在這年代,拿給員工書,請他放假回來上台報告三小時,我不會意外放假回來時只會看到員工的怨念、或是辭呈。
當時我拿到書的當下,我先大略翻了一下目錄,目錄看完後發現原來是有關於皮膚化妝品科學的書,對我而言,這本書唯一比較難的點是:內容全部是簡體字。這說起來也是事實及現狀,在那個時期中國大陸出版有關於化妝品傳業書籍的書,數量上,的確比台灣多,學理上的探討書籍,數量也多,不過還是得慎選,如果要購買大陸書籍的話,最好可以看到內容,或是問過有購買的朋友後再購買,因為通常抄襲的也多。
我思考了很久後才明白老闆要我回去看書的苦心,我從化工系畢業後,對於化妝品理論一概不知,只知道照著配方做實驗,這樣長久下去也只是個只會打樣、量產、被使喚的工具人。
從第一本書看完,自己放假四天在家做簡報,到上台報告結束後,深知自己能力明顯不足,接下來我還真的趁自己有空的時間,上網路購買大陸書籍回來看,也培養了自己看妝品相關書籍的習慣,迄今家裡的相關領域書籍應該超過一百本,所以也跟現在就學的學子們講,現在念的書還好,將來在工作領域上,念的書絕對會比在校看得要多許多,當下看書看不懂沒關係,多看幾次,或是看過讓腦子裡有個印象,等到遇到了,再去翻閱就容易有感覺更容易懂。而對於在職的朋友,只奉勸:今天工作不好好努力工作,明天也只能努好好好找工作。
在公司實驗室待半年後,經常在做實驗時會遇到機器發出怪聲音的時候,當下,回報老闆,但老闆只說:允許你拆開後看看它,覺得有問題再提出討論。對於男生這樣的生物,研究機器構造總是比女孩較有興趣一點,我還真的拆過幾次實驗室的攪拌機、乳化均質機。在拆機器的時候,腦子裡可以聯想的地方是:為何乳化機的攪拌葉片角度要這樣設計,密合度與間隙的關係、以及剪切力。而後來只要遇到相類似的問題,除了會與主管溝通外,我很習慣的當下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我深知,企業要用人,是需要解決問題的人,並不是需要你去發現問題後,又需要上級來處理,只能說,可以發現問題是最基本的能力。至於程度上的提升,真的得換位思考一下,時刻得站在公司的立場想。
有幾次,實驗的數量需要放大,而攪拌葉片的攪拌效率不好,恰巧當時公司有電焊的機器設備,於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電焊也獻給了:「化妝品攪拌葉片」。焊接後還玩起了修飾拋光。自己動手做焊接雖不盡善盡美,那時候的我卻開始在工作中開始發現樂趣。要是現在的我,大概就會去翻閱液體攪拌技術那本書,看完再去動手去設計跟電焊。
有一次老闆叫我去倉庫整理原料,認真的數過後才發現,原來公司裡面有一千多種樣品,但當時的我程度太低,只知道商品名稱,並不曉得這樣的原料的作用以及應用領域,後來才知曉,化妝品原料除了應用在保養品、彩妝品、領域涵蓋的範圍非常的廣泛,包含:食品、醫藥品、家庭清潔用品、人體清潔用品、汽車美容等、電子產業。
簡簡單單舉例:就像乳酸、檸檬酸、甚至精氨酸有原料等級具有食添證。甘油以及矽油也有工業上使用的原料等級,酒精及異丙醇也常見於工業上,而區別在於純度上的不同,純度以及等級在化粧品行業的選用上是個重要的依據。有些人則是喜歡在網路上寫著那些成分是工業使用,這樣的寫法跟恐嚇行銷我認為只能以偏見、無知來形容。矽靈在胃藥中也看得到啊。所幸,現在以進入化粧品安全性評估時代。別再寫那些有毒沒有毒刺激性的問題,被這些言論嚇到的都是那自己很厚的同溫層,怎不對他們好一點,跟他們談談化粧品安全評估跟功效性試驗呢。
在工廠現場量產設備上,一般工廠中比較常見的為真空乳化機、以及一般功能沒太複雜的升降式分散攪拌機器,傳統的真空乳化機在製作上容易,但!有劑型以及量的限制,如果普通的油包水劑型,在乳化的重點,就是在一開始水相加入油相的時候,需要緩慢投入,可以想像的是大概一次約為十分之一的水量,讓其經過剪切、乳化包覆在油相裡。在這樣需要乳化技巧的狀況下,如果一開始直接進入真空乳化機,有的量甚至連乳化均質頭都碰不到,更別說攪拌了。
工廠經常施作的工藝為一開始往往非在乳化機裡製造,會使用另一台攪拌機,等到油包水的乳化過程達到真空乳化機可以攪拌、乳化的公斤數時,才會由外部再倒入剩餘的水相進乳化機內,進行乳化、攪拌、以及抽真空。所以大部分的先前乳化步驟,在外鍋完成後,才會進到主鍋,相對費工以及得特別注意污染及損耗。
真空乳化機設備的機型不同,往往亦有些一些「水包油」的製程,傳統的機型有少見會出現膠體在機器內底部打不開的情況。通常像是卡波這樣的高分子膠體是需要預先攪拌泡製,但是往往有些客人在插單趕工的狀況下,則是現場直接投料,畢竟預泡工藝會耗時掉一到兩天的時間。而不預製則得細心了,膠體打不開而結塊顆粒的機率也增加。
當然一個配方不只有一個做法,可以把產品做穩定、漂亮是化妝品生產上極緻藝術表現,常見的三仙膠或是玻尿酸粉體,在製作工藝上會將其與多元醇類先預混、攪拌分散。而卡波膠的粉體則是可以分散在白油裡面,再於高溫乳化時加入,達到快速分散攪拌、讓其扮演著正常的增稠功能,十六七年前一般工廠的製造品質,會有品管的概念嗎?比較常見的是在具規模的大廠,才會有這樣品管的設備。
早期一般工廠檢驗的標準通常是目測、檢測酸鹼值、拿出前一批的留樣來塗抹比對,甚至連微生物都沒有檢測的設備以及技術。所以,要把這樣的膠體在不預泡的狀態下直接在製程中生產,最終黏度上的呈現一定會有些微程度上的差距。
在乳化機的攪拌分散功能沒有很好的前提下,還有把膠體直接加進製程隱憂,當下果然有好幾次就在底部發現了沉澱的「膠塊」。當時我,因能力不足,沒有太多解決量產問題的經驗,也沒有製程上的堅持,入行才幾個月,我卻做了一般正常工廠不會做的量產程序變更,當時真空乳化的機型設計,在底下有一個桶底球筏,每次下料的時候,我都注意看見了膠體都結塊在那桶底球筏處,於是在一次量產中,我頑皮的把乳化機抽到真空度不能再抽的狀況下,把底部的球筏清潔消毒後,快速的開關底部的球筏,讓外面的壓力瞬間衝進桶內並以最快的速度關掉,當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讓底下具空氣推力,把沉澱的膠體往上帶,此招果然奏效,解決了膠體沉澱結塊的問題,但!!我先在這邊還是得澄清:這是錯誤且不得已的做法,當時我還蠢嘛。奉勸大家,還是正常遵照原廠的建議來預泡膠體比較沒外部污染的機會、預泡的作法在最終產品黏度的表現也會較正常。在工廠上班老闆指示我去量產室的安排,對當時「尚且年輕的我」是一種休息,年輕就是體力好,量產的量比實驗的量好秤,在接到指令要量產的時候,就得先預備料,備料後,再把所有的原料密封完整並寫上原料編碼、重量、使用推車進去量產間,之後只要等時間、機器、溫度達到,按照順序投料,等待的時間即是觀察且可以休息的時刻,但在這些時間中,我會思考的點在於如果有其他的工具,可不可、會不會增快製程,大概是休息久了,也會覺得無趣,繼續思考在製程中該怎樣可以達到更乾淨、快速,有時更天馬行空的想到,量產?是不是跟人在開刀一樣,開得越快,污染機率越低??。
想想後再去發現其他原本沒注意到又應該得注意的事情,譬如在水包油高溫乳化的時候,這時候抽真空,不是那麼恰當,會把高溫的水氣給抽掉,機器本身設備的設計上面當時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在抽真空的功能上配置真空泵浦前會有一個集水器,以免水氣直接進到泵浦中,造成泵浦壽命的影響,但是往往集水器,沒有定期的排水或每次做完每次排水,則容易會讓水滿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真空乳化鍋上頭的抽氣管路,會有水迴流入鍋,這樣的菌數量是非常的高,雖然當時我也沒有任何微生物的概念,但就會看到黃色或是黑色的汙水在集水氣裡面,這樣如果被迴流的結果無論是微生物或髒汙的顏色往往會造成整鍋報廢的結果。
那個年代的google並沒有這樣的發達,我還拿著Motorola V3688 ( 2G) 手機的世代,但每次遇到了問題,我都會盡量盡快的開啟電腦在網路上尋找答案。或是看看公司裡面的書以及去晃晃書局架上的相關書籍有沒有相關解答。習慣上的養成非常重要,在小公司工作事情會比較多,如果當下沒有馬上處理,會累積更多,且容易遺忘。所以如果事情可以馬上處理的,應該漸漸培養這樣的習慣。除非,您覺得這不重要,那就可以不處理。
——————————待續————————-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一)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298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二)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308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三)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314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四)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325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五)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339#more-339
化粧品配方師之路(六) : https://taiwancosmetic.org/?p=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