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投稿文章: 作者 郭先生。
品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簡單 【從工廠、原料到品牌端,我看見了品牌的兩難】
進入化妝品業的前八年,我分別待過代工廠與原料商,時常聽到工廠抱怨利潤被壓得太低、品牌賺得比供應端多太多,讓我不禁思考:「如果品牌真的這麼好做,為什麼不自己做?」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背後卻藏著市場的複雜現實。工廠端總是看到品牌方光鮮亮麗的一面—產品上架、消費者搶購、媒體曝光—卻看不見那些不為人知的掙扎。
後來接觸了幾位小品牌創辦人,我才聽見另一面:庫存壓力大、不知道怎麼讓產品賣出去、也沒有預算投廣告。每一個看似有話語權的品牌背後,藏著一串經營者的苦撐與試錯。
我看過品牌主為了一個產品調整配方超過十次、為了一個包裝設計開會到深夜,卻依然無法保證市場反應。即使市場研究做足了,實際上線後的結果總是充滿變數。這片看似風光的品牌世界,遠比我當初想像的更複雜。
品牌端的真相:系統化的策略思維
第九年,我轉進品牌端,才真正看見:產品不是憑感覺開發,行銷也不是砸錢就有效。每一個熱賣背後,都有一套邏輯與流程,而小品牌常常卡的,就是搞不清該做什麼先、該花錢在哪裡。
品牌成功的秘密不在於有多少預算,而在於有多少思考。我見過預算雄厚卻無法突破的大品牌,也見過資源有限但精準切入市場的小品牌。這其中的差異就是策略思維的差距。
後來,我才知道,真正能讓品牌走得遠的,不是產品、不是預算,而是正確的方向。沒有方向的品牌就像在迷霧中航行的船,即使有最好的引擎,也可能迷失在大海中。
那到底所謂品牌的方向與策略是什麼?相信不論是原料商或是剛創立品牌的業界同仁們,大家可能也都想知道,但由於內容過於龐大,以下我就用問答的方式來分享一些品牌的日常內容。
【品牌商每天在忙什麼?不是只有行銷,更是系統性的協作】
很多人好奇品牌商的日常工作,其實核心就是兩件事:做出產品、讓產品賣得動。這背後分成兩大系統:
- 產品開發線(由PM與供應鏈負責) 從市場需求分析開始,到概念驗證、配方開發、穩定性測試、消費者滿意測試、包裝設計、法規符合,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決定產品的成敗。一個好的產品經理需要在創意與現實之間取得平衡,既要找出消費者潛在未被滿足的需求(痛點),也要考慮生產可行性。
- 銷售推進線(由行銷與業務部門協作) 產品做出來後,如何觸及目標客群?透過什麼渠道?用什麼訊息?什麼時機?如何陳列?活動該怎麼安排?這些都需要精確的規劃與執行。行銷不是藝術,而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如果公司規模夠大,還會有通路行銷、甚至自有工廠。但大多數台灣品牌其實都委外生產,缺乏研發部門,這也讓品牌商更需要用「精準定位+行銷操作」來帶動整體營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策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產品怎麼開發才會賣?不是喜歡就做,是步驟+策略】
很多新品牌憑直覺做產品,結果常常上市即滯銷。這就像是在黑暗中射箭,偶爾命中只是幸運,而非實力。一個穩健的開發流程,其實包含這幾個核心步驟:
- 品牌定位 — 你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代表什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
- 找市場 — 你的目標客群是誰?他們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求?
- 分析競品 — 市場上已有何種選擇?你如何與之區隔?
- 確立賣點(USP) — 你的產品獨特之處在哪?為何消費者該選你?
- 訂價策略 — 如何訂價才能兼顧利潤與市場接受度?
- 開發時程 — 從概念到上市的每一步該何時完成?
- 找供應商 — 誰能幫你實現產品願景?如何管控品質?
- 測試滿意度 — 目標客群對產品的實際反應與競品相比如何?該怎麼調整?
- 包裝確認 — 包裝如何傳達產品價值?如何在想要陳列的貨架上脫穎而出?
- 上市計畫 — 透過哪些媒體渠道、使用哪些工具讓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有印象甚至進入他的Top of mind?
這套流程不是形式,而是讓你看清市場風險、提高成功率的工具。每一步都是在減少失敗的可能性,增加成功的機會。
產品做得好不等於會賣,90%的產品上市後都需要靠策略導流,才能走得長久。但一個完美的產品若無人知曉,依然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沒錢也能做品牌?行銷不是拼預算,而是拼精準】
「我沒有預算,怎麼做行銷?」這幾乎是所有小品牌共同的痛點。但其實,連大品牌也會遇到資源分配的限制。行銷的本質不是花錢,而是創造連結——將產品與需要它的人連結起來。
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的品牌處在什麼階段,該做什麼嗎?
剛起步的品牌可能需要專注於建立品牌認知度,成長期的品牌可能需要擴大品牌知名度、同步強化轉換率,而成熟品牌則可能需要提升客戶忠誠度、並評估是否需要延伸系列來滿足既有客戶的未被滿足品類等。每個階段所需的策略與工具都不同。
是該SEO?投廣告?找KOL?還是做內容?平台選哪個、投放順序是什麼?這些決策背後,都考驗負責人是否了解產品遇到的真問題。有時候,一個精準的小眾社群互動,可能比一個大預算但方向錯誤的廣告更有效。
就像醫生診斷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品牌經營者需要準確診斷市場阻礙,才能制定有效策略。
品牌經營的真相:方向比資源更重要
進入品牌商學習的這幾年,我感受最深的是,做品牌怕的不是沒有資源,因為不論多小的資源,只要方向正確,總是能濺起一些水花;最怕的是,投入的不論是大小資源,丟入水池後,得到卻連一點聲音跟變化都沒有,且還不清楚問題在哪,才最讓人感到無助。
這就像迷途的旅人,不是缺少食物和水,而是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少量的資源加上正確的方向,遠比大量資源但方向錯誤更有價值。
一個好的品牌策略應該能回答:為什麼消費者需要你的產品?為什麼他們該選擇你而非競爭對手?你如何讓他們知道你的存在?如何讓初次購買的客戶成為忠實擁護者?
當你能清晰回答這些問題,即使資源有限,你依然能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品牌經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正確的方向比短期的資源投入更能決定最終的成敗。
由於能聊的內容太多,目前先就大家可能會比較感興趣的問題提出,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感興趣的話題或是一直困擾很久的問題想了解,這邊也留下聯繫方式如下:
郭竑志|化妝品品牌顧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