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微生物超標的原因是什麼?

寫這篇有幾個主要的原因,看到有人在問有沒有低價的面膜要外銷用,另一個是今天有一位不錯的研發來問我仿樣以及成本的問題,在未來全面GMP後,看完底下工廠所要做的事情,我認為低價的產品很難製作,畢竟!這牽扯到原物料不斷的上漲,以及工廠所要做的事情都牽扯到成本的問題,如果真的可以壓下代工價格,很難相信產品具有品質。

品牌寶貝們,如果真的可以壓下價格,我很擔心的是,壓下太多,最後會被省下了品質,希望各位寶貝們可以想想,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唷。

幾乎每年新聞都會報導,市售化妝品微生物超標的新聞,但這樣的報導,背後隱藏的涵義為何,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認真地去探討過該怎麼去避免”總有一天輪到我”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以今天就我的觀念以及看法,給予大家一點點小意見,希望可以引起您有慾望而想思考的念頭,好好的重視這些步驟。

綜觀整個產品的誕生,我提供實務上的幾個觀點,一一的來跟大家說明每個階段該注意的點,以及做法讓您思考。

假設,在早期研發開發產品,做完實驗室階段的樣品,經過安定性測試後,亦經過微生物檢驗接著就投入量產,那麼底下所列的這些問題,就會遇到。

而又在每個階段沒有控制好的狀況下,就容易很符合今天所要探討的主題「化妝品微生物超標的原因是什麼?」

製程原料:

為經評估為合格供應商後,工廠採購配方製程中所需要用的原料,以及客戶供應的原料兩大部分。原料進料檢驗則為製程的起點,原料到齊才會進行後續製程。

原料的分類大可分為:界面活性劑、多元醇保濕類、油、酯、蠟、高分子、活性成分、防腐劑、抗氧化劑、色料、粉體、防曬劑、以及其他。就今天探討的微生物汙染而言,一般工廠可區分為風險等級,做進料檢驗,例如,生物發酵、膠原蛋白、天然萃取活性成分可列為高分險,通常客供原料的活性成分,我亦會建議是必需要檢驗微生物,為重中之重的重點。

而低風險的原料當然也有,例如防腐劑、多元醇、油、酯、蠟等。或許您會覺得起泡劑也免驗,可以建議您去說博士論文以及期刊的網上搜尋一下,洗劑原料曾發生過的微生物汙染文章。

希望大家得抱持著一個觀念,如果原料檢驗微生物超標,除了製程中從半成品至成品檢驗可能不通過以外,帶菌的原料會汙染整個產線所經過的每一個地方,如果是黴菌,那麼潔淨室未來做空間的落菌監測,就會很好玩。代工賺的錢可能不夠付整段流程消毒清潔的成本費用。

人員以及衛生習慣:

人員的衛生為經教育訓練後,出現個人的不良習慣這最常見,在人的問題上,這是一般工廠最難掌控的一點,除了習慣外,衣物的清潔也是得特別注意的。在原料進料檢驗後,假設倉儲的溫溼度都在監控的範圍內(如粉體原料不易受潮),接著開始秤製程中所需要的原料,於一潔淨區域秤取原料時,在這個階段除了秤料的器具需要防止汙染大貨以外,人員如果東摸摸西摸摸再不小心觸摸到原料,或將皮膚上、衣物上的微生物掉落至原料中也是有機會的,裝取原料的容器未清潔乾淨則又是一個機會,製程前也懶得洗手、製程中,人員未依照規定從頭到腳穿著防護衣物,未配戴手套則又有機會。下料過程亦是如此,直至有機會接觸到內料的充填人員,我都建議得密切的住重個人衛生、以及工廠的教育訓練。

聽過製造人員指甲藏汙納垢、穿拖鞋不穿襪子、充填阿姨做美甲而不戴手套、口罩,充填時無聊在聊天口水亂噴不專注的例子太多。

最好當作自己在開刀房工作,把製造產品當作在做手術一般嚴謹。

工廠設施及設備:

工廠的設施廣義上言通常指的是整個硬體設備,我非常清楚有在大量製造的工廠環境中難免會堆滿許多物品,在外部的部分這在邊我提的是病蟲害防治的部分,假設以一顆雞蛋分為蛋白跟蛋黃,蛋白的部分指的是包裝等區域蛋黃的部分則為製造、充填,希望再怎樣都得避免蟲害(蟑螂、螞蟻、老鼠、蚊子)進入到蛋黃區域,而廠區中的設施比較常出現的問題有幾個,例如開啟空調時,長期的冷熱空氣交換導致水氣產生並附著累積,出風口以及環境中一段時間後都出現黑黴,這就是為何得定期的做清潔與維護。

機器設備清潔、洗滌排水口的設計則需避免蟲害(蟑螂)從排水口進出,另一個常見的為當設備清潔後,裡面容易積水,只要積水或是有水氣在設備、或內料會經過的管線中就會有微生物孳生的風險產生。

更常見的為員工為了準時下班,設備的清潔、以及充填管路的清潔未確實,或許,工廠製造前會再用酒精、熱水清潔消毒一次,但!抽料設備呢?往往前端可能風險降低了,但抽料設備含管線卻是常被忽略的一段。也希望製造人員熟悉設備的結構與操作,例如真空乳化機於真空泵浦前,通常會有一個集水桶,當集水桶忘記定期放水時,溢滿的水,可能迴流到前端的抽真空口,而流到桶內的內料中,這樣的汙染菌數絕對是超標的。總不可能跟消費者說,我們加料卻不加價吧。

產品包裝材料:

在廠內製造的半成品,如果經過檢驗後,微生物未檢出且於半成品存放室管控良好後經充填入瓶器後,而成品檢驗則發現有微生物汙染的狀況,可能的原因則有上述所提的充填端管線汙染、接著則是包材本身汙染,簡單舉一個常見的例子,台灣早期為面膜大國,而鋁袋材料中,有時會見到一種粉體(玉米粉),在裡面則也容易檢出微生物,不潔的布膜更具多樣微生物。

另外許多瓶器可能為國外進口,在瓶器製造環境並非良好的狀況下,許多粉塵以及蚊蟲都可見於瓶中,未經清洗、吹瓶、消毒及使用,這只能說是種自殺的行為,瓶器的設計問題也常見於消費者使用端,透光、不透光對於內料所產生影響的機會需要考量、測試,常見的設計問題,為當產品為沐浴產品時,消費者必定置於浴室中,當洗沐時自來水經由設計不良的壓頭流至內料裡,那麼消費者當下的洗沐原本如果是透明的,當變霧、產生異味的時候,往往會認為這是產品的問題。

以及瓶器中具有多結構的組裝配件,在組裝時隨便,那當內料接觸後,當然!微生物也會隨便長。假設瓶器中又因為結構配件的關係,須得塗抹具好脫膜、順滑的油,而又未清潔乾淨,則風險隨即產生,但通常瓶器廠商不會承認為瓶器的問題,畢竟!當工廠允收後,責任的歸屬則為工廠自行負責。

產品的配件則也有機會,例如彩妝產品的粉撲、刷具、乳霜體的挖勺,也建議大家可以多多留心且注意。

建議於採購時,遵循供應商的評估,最好有合約,雙方協調列舉檢驗的標準後,較有保障。

生產過程水質:

佩服您如果有耐心看到這邊,前面您大概看完兩千五百個字了,關於水質,印象中我上次演講光講一張純水設備圖,就講了半個小時,但在這邊我簡單的說明,讓有緣份的您去領悟,很多公司的廠汙都存在於水系統中,而要品質人員去解決這個問題,我通常覺得這很無辜,畢竟這樣的汙染會發生於最初水質系統一開始設定時,問題就會存在。目前化妝品用水標準的微生物標準為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總生菌數的量為小於100 CFU/ml。經過純水製造機器,到儲水桶、循環管路、到用水點。用水點的監測,在在處處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在這篇文章裡,關於純水的檢測我給大家幾個意見,無論您用的是想達到超純水等級,或是一般工廠使用的RO水等級,在前面總會有幾道濾心,這些濾心最主要的是粗過濾的目的,

在台灣許多自來水管路老舊,大家也沒習慣清洗水塔,導致樓層的用水水質一出來就帶有多淤積的狀況,所以前置濾心每家水系統廠商設計的可能不太相同,有金鋼沙、石英沙、活性碳,其中活性碳除了扮演著物理吸附作用、還有化學吸附、以及靜電吸附,對於降低原水中的淤泥指數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樣的濾心裡,得關心的是有些濾心上面會有計時器,扮演著逆洗的功能,得關注這樣的功能是否受損,而邏輯上前面幾道濾心也可以藉由監測壓力的部分,可知大致上了解,目前濾心的阻塞狀態,新的濾心、以及阻塞的濾心,水壓必定不同,尤其在颱風天後,原水供應的狀況得去關注,北中南部的原水水質不一,以北部的水質通常較優,所以監測水壓影響的層面為製水速度,以及是否會影響到接下來的RO膜,RO膜前後,建議監測過濾效能,RO前跟RO後的過濾效率可以藉由監測TDS得知是否該更換濾心,有些廠在要求水質,會再繼續通過RO後接下來的陰陽離子交換樹脂,或是EDI電去離子設備,經過這樣的處理就是去要求電阻率、導電率的極致表現,不過剛做出來的水的確有可能達到您希望的數值,但是在進入儲水桶,以及循環管線後,所監測出來的數值,通常非剛做出來水質的數值,所以在GMP水質規格的訂定上,這一點得去注意。

在上述的幾個過程中,對於微生物的風險在於:根本用不到那麼多水,卻買了大的製水量機型跟濾心。一但水在前端停滯太久,濾心中還是會有微生物滋長的風險,從最前端的鹽水桶、活性碳、到你所見的濾心、以及管線中,要降低微生物風險的原則,最好就是避免水在管線中滯留機會。

所以製水後的純水儲水桶,跟末端用水間,需要做循環的措施,循環的速度牽扯到紊流、亂流,以及與管避間摩擦產生水溫上升的問題,這也是請廠商得去注意的,如果您是把水系統架設在戶外,以及可以讓溫度上升的小房間中,想必,這必定會經常遭遇微生物的問題。

常見許多工廠,檢驗水質的時候,長期監控的結果,都顯示未檢出微生物,當下我會很直覺的懷疑檢驗的手法,平時的維護保養很重要,廠內最好也有一位專門了解水系統的員工,儲水桶也是需要定期的去清洗維護的。在儲水桶中設置紫外線殺菌燈的用意在於抑制微生物,但水槽如果很大,而燈管尺寸照射的比例不及,那此時大概也是裝心安的,尤其在水迴流時,產生水的震盪,此時的紫外燈外玻璃管也得注意裝設的位置,震盪過頭是會斷且破裂的,經常在於末端取水時,發現玻璃碎片才知道,你的紫外燈,已經離您遠去了。

末端的用水在製造時,最好固定放掉一定的水量再取水,藉由流出來的水,將附著於前端的微生物沖洗掉,白話的說,別省水唷。

選擇優良好配合的純水系統廠商,整個純水系統的管線不宜太長,時刻去了解、維護系統,並使用正確的檢驗手法並具適當的監測頻率,可以降低最大的風險

工廠量產相關製程環境:

無論是彩妝、保養品以及專做洗劑的工廠,在秤料、或製造的配方製程中,難免會處理一些粉體原料,從色粉、活性(如甘草酸鉀)、以及高分子膠體粉體,在製造量產的過程中,輕飄飄的粉體難免會飄,有時攪拌桶槽上具有蓋子可以減少粉體飄出的機會,所以在同一個空間中,如果有兩台設備同時製作不同的料體時,a桶的原料也有機會飄到b桶中,而像卡波這樣的膠體,一但附著在一般攪拌機器上,而操作者又未確實清潔乾淨,久了之後,附著於機台上方,一開始即會吸環境間的水氣,造成這樣的粉體汙染,接著,當過了幾次再次製造啟動機台,機器的震動把汙染附著於上方的粉體震下,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爽,所以也建議大家可以朝向減少粉塵的處理方式著手,例如大型攪拌機開啟時,轉速越快,周圍的氣流速度隨其成正比,這時候輕的粉體倒入,飛起的機會一定很大。不過這樣的經驗在GMP文件中,則較難顯現出來,所以才會有最終產品規格容許一定比例的誤差值。

但針對微生物的部分,在這樣製造的過程,如果可以思考著每一個小細節,將整潔、清潔、個人衛生習慣與製造工藝技術做結合,會是一個值得讓人敬重的製造人員。

也常見在潔淨廠區中,每個隔間員工不習慣隨手關門,這樣會導致壓差的失衡,容易有交叉汙染的風險。

總不能所有污染的風險,最後都依靠防腐劑來解決吧。那我也只能僅代表防腐劑原料代理商向您致謝。

產品配方之防腐體系設計:

當工廠每次檢驗出微生物,長出來的菌相都差不多時,就得去追查原因,有可能當工廠經營一段時間後,也有機會本身就有廠汙菌。

許多人會有自己的慣用防腐體系,例如,霜劑就固定加入A跟B防腐劑。洗劑就固定加入C跟D防腐劑,液劑就固定加入E跟F防腐劑。

每次加入的比列也都固定相同,很少去更動。但別忽略了,並不是每一個配方的營養源都相同,當配方中的蛋白質以及醣類高的時候,那道理就像貓貓平常只吃飼料,但是你加了罐罐,牠當然隨之更會開心地長大、活力十足。

配方中添加固定的防腐體系比例,可視為經驗法則,但是提醒您,當營養源不同、或具高營養源時,得注意配方中的比例含量。

而研發為撰寫防腐體系的人,建議也得了解廠內的狀況,甚至得聯想到瓶器跟消費者使用的方式,不把責任推給原料供應商,很多會回答,我根據原料供應商業務的建議下比例,事實上,真的每間工廠的狀況不一樣。不能單純只思考在實驗室做出來沒事,這樣往往會遭遇到了量產製程後檢驗不過的情境。

有些寶貝品牌商,在產品販售起來了之後,喜歡將原本的產品轉單,這個其實就得注意了!見過許多例子,原A廠做得好好的,轉單給B廠之後,常見到的是這產品的壽命也差不多了。或許品牌有許多隻產品,但偏偏消費者只用你這隻,對於細微的變化,都是感受得出來的,所以品牌這樣做其實沒有比較聰明。

故!有時研發甚至得模擬消費者不良的使用習慣來設計防腐比例,挑戰性測試規範中的那五隻微生物都好處理,在販售後開瓶所遭遇的那才是最大的挑戰

品管人員檢驗手法:

以上的建議如果都做得很好,防腐挑戰測試也沒問題,甚至您自己做到了收集廠內菌去做微生物挑戰都過了,還驗出微生物,最後一個我建議來關注一下品管人員的檢驗手法。

台灣具有標準的檢驗方法,但!方法中的介紹我建議您對於培養基的部分,有機會可以做預培養,意思是,我得確認這一片培養基剛做出來,經過培養後,是沒有被汙染的,才來使用。

雖然有對相關設備做外校,當會相信滅菌鍋滅完後應該是無菌的,但真的是這樣嗎?通常內校的部分,有些人也會使用生物指示劑來確認效能。經常見到的也可能在無菌操作平台內有汙染產生,也有人員在倒盤的過程中汙染了培養基。在這樣的情狀下直接拿培養基去塗盤,難免有誤判的情況。所以也只能再驗。

快篩的檢驗片於檢驗時,重點應該得先中和防腐,也常見檢驗出來沒長,而出貨後檢驗確有數量的情狀產生。

另外一個也提供檢驗數量上的迷思,如果委外工廠製作半成品後,而進料十桶,假設您檢驗了五桶,但偏偏其中就有兩桶微生物超標,難道這要歸在老闆運氣不好的邏輯上嗎?其實可以混合後檢驗,但也希望各位品質管制相關人員,得嚴守保護工廠製作出良好品質產品的初心。

好的!

最後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協助大家對於微生物超標的問題,有多少得到一些啟發。